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第十二章第六節(jié)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教學設計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使學生識記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概念。
(2)使學生知道動物行為的特點。
2.能力方面
。1)通過對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比能力。
(2)通過對動物行為特點的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向?qū)W生滲透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和進化的觀點。
重點難點
1.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概念是教學重點之一。按動物行為形成的時間,將其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從另一種角度對動物行為進行分類,并且使學生懂得,無論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后天性行為,都具有動物行為的共同特點。
2.動物行為的特點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一方面它是在前五節(jié)教材基礎上的總結、概括和提高,是知識的一種升華,所以是教學的重點。另一方面對于以感性認識為主的初中生,要真正理解動物行為的特點,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教具準備
錄像(或課件)、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圖表入手
導入新課
【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相關文章:
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動物的行為教案05-01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高三作文08-18
先天行為和學習行為生物教案04-25
雨后天晴的經(jīng)典句子03-05
描寫雨后天空的句子(精選105句)05-13
后天觀后感08-24
后天觀后感11-14
《后天》觀后感11-16
電影《后天》觀后感08-24
電影后天觀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