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溫度計的課堂實錄
“溫度計”課堂實錄 山東省無棣縣信陽一中 唐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一)播放錄象
通過錄象我們知道自然界中物質存在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當溫度變化時這三種狀態(tài)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物理學中與溫度有關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熱現(xiàn)象,從這節(jié)課我們開始對有些熱現(xiàn)象進行學習和研究。
點擊播放
多媒體出示并板書課題: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
(二)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多媒體出示: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時教師巡回指導,主要讓學生親自體驗溫度的不同和用手判斷溫度不準確。實驗完畢后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對結論進行評價。
教師總結:三杯水冷熱程度不一樣,我們把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同一杯水兩只手的感覺為什么是不一樣的,這說明人們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冷熱是不可靠的,要準確地判斷和測量溫度,就要選擇科學的測量工具──溫度計(thermometer)。
多媒體出示并板書:第一節(jié) 溫度計
二、進行新課
(一)溫度計(多媒體出示并板書)
共同探究:我們用桌上的東西自制一個溫度計。在廣口瓶內加入一些帶顏色的水,配一個橡皮塞,橡皮塞上插進一根一端封閉的細玻璃管,把細玻璃管封閉的一端加熱,使玻璃管內的空氣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將廣口瓶放入熱水里,仔細觀察細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觀察水柱位置,得出結論。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實驗完畢后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
生1:放入熱水里,細管中水柱上升。
生2:放入冷水里,細管中水柱下降。
生3:這可能是由于液體熱脹冷縮的緣故吧。
教師總結:是的,家庭和實驗室里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還有的用水銀。現(xiàn)在我們看幾個常用的溫度計。
多媒體出示圖片:
教師介紹:投影片上,甲是實驗室用的溫度計,乙是寒暑表,丙是體溫計。
根據(jù)圖片共同討論溫度計的基本結構,完畢后小組代表發(fā)言。
學生總結:溫度計的基本構造包括玻璃泡、細玻璃管(內徑很細,粗細均勻)、刻度。
教師引導過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上的字母C或℃,表示該溫度計采用的是攝氏溫度,攝氏溫度是溫度的一種標度方法,溫度的標度方法除了攝氏溫度外,還有熱力學溫度,我們先來研究攝氏溫度。
(二)攝氏溫度(多媒體出示并板書)
攝氏溫度是怎樣規(guī)定的呢?
多媒體出示錄象:(配音介紹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教師總結:原來攝氏溫度是這樣來規(guī)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攝氏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攝氏度,在0 ℃和100 ℃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攝氏度(1 ℃)
多媒體出示小資料:自然界的一些溫度/ ℃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討論著將空白處填上。學生討論后回答:
[生1]高壓鍋內沸水的溫度是高于100 ℃。
[生2]人的正常體溫是37 ℃。
[生3]冰箱的最低溫度是-18℃。
[生4]我國最低氣溫為-52.3 ℃(漠河鎮(zhèn))。
教師介紹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 ℃左右,讀做“37攝氏度”;我國最低氣溫為-52.3 ℃讀做負52.3攝氏度或零下52.3攝氏度。
教師引導過渡:知道了溫度計的結構、原理后,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正確使用呢?
(三)溫度計的使用(多媒體出示并板書)
多媒體出示:想想議議 共同探究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學生從聯(lián)系實際的角度思考,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然后請幾名同學發(fā)言。
學生總結:如果所測的溫度過高,超出了溫度計的量程,將測不出溫度,溫度計里的液體可能將溫度計脹破;如果所測的溫度過低,低于溫度計的最低溫度,將測不出溫度。
寒暑表所測量的最高溫度是50 ℃,最低溫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據(jù)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常年溫度范圍確定的。
體溫計所測量的最高溫度是42 ℃,最低溫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據(jù)人體溫度的變化范圍確定的。
實驗用的溫度計所測量的最高溫度為110 ℃,最低溫度為-20 ℃,分度值是 1 ℃,根據(jù)實驗中需要測量的范圍確定的。
多媒體出示:溫度計的使用規(guī)則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根據(jù)自己的推測判斷:
多媒體出示:判斷對錯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錯誤的錯在什么地方?學生討論后推選代表發(fā)言:
[生1]第一個圖錯誤是把溫度計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
[生2]第二個圖錯誤是把溫度計玻璃泡位于容器側壁。
[生3]第三個圖錯誤是溫度計玻璃泡沒有全部浸沒在液體中。
[生4]還有可能發(fā)生的錯誤是:沒有等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就讀數(shù)。
[生5]第五個圖錯誤是讀數(shù)時溫度計離開了被測液體。
[生6]第七個圖中間一個是對的,上下兩個可能的錯誤是讀溫度計示數(shù)時眼睛沒有平視。
同學們回答的很好,我們鼓掌進行鼓勵。教師進一步引導大家知道了使用溫度計常犯的幾種錯誤,哪又該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呢?
多媒體出示:溫度計的使用規(guī)則
教師介紹我們知道了溫度計的使用規(guī)則后,就用它來做一個實驗:
多媒體出示:比一比誰的判斷準
涼水
溫水
熱水
用手感覺℃
實際測量℃
學生分小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學生先用手估測一個溫度,再實際用溫度計測量一下,并比較估測的與實際測量的溫度的不同。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然后請幾名同學發(fā)言。
(通過活動不但練習了溫度計的使用,而且進一步說明了要準確知道物體的溫度,憑感覺是不可靠的,必須使用溫度計測量。)
(四)體溫計(多媒體出示并板書)
我們家庭中和醫(yī)院常用體溫計測量人體溫度,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體溫計圖片、思考并提出問題。
多媒體出示:體溫計掛圖
學生分組討論后推選代表發(fā)言:
[生1]體溫計與實驗室用的溫度計的構造有什么不同?
[生2]體溫
[1] [2] 下一頁
計的構造有什么特點?
[生3]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溫度,實驗室用體溫計不可以,為什么?
[生4]為什么使用體溫計先要甩甩?
教師進一步根據(jù)問題引導大家觀察討論來得出結論。
學生總結:
(1)體溫計里面的毛細管,比實驗室用的溫度計更細,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非常細的彎曲縮口。玻璃管非常細,這樣當玻璃泡內的水銀有微小的膨脹,玻璃管內的水銀柱會有明顯變化,因而更精確。
(2)讀體溫計示數(shù)時要離開人體,水銀變冷收縮,水銀柱在縮口處斷開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來的溫度。離開人體,水銀變冷收縮,水銀柱在縮口處斷開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體溫計時,必須拿著體溫計用力往下甩,讓水銀再回到玻璃泡里,這樣才能使用,否則測量出溫度不準確.
三、小結
多媒體出示:我的收獲
小組討論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暢所欲言。
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溫度的概念、攝氏溫度、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構造及正確使用的方法。這節(jié)課的內容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希望同學們要注意觀察生活中有關的現(xiàn)象,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本節(jié)知識的理解。
【課堂實錄評價】
劉金法
看了唐勇老師設計的“溫度計”課堂實錄,我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可喜變化。我認為,這一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主體性教育、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篇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
一、本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能的教學情境,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本設計選材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強調學生情感體驗,并注意引導學生把生活經(jīng)驗升華為學生的追求。
三、注重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本設計通過“合作實驗”、“共同探究”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四、小組學習的組織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總之,這一篇教學設計貫徹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一篇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
上一頁 [1] [2]
【溫度計的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物理教案溫度計04-25
溫度計初中物理第三冊教案08-23
《競爭不忘合作》課堂實錄08-25
《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讀書心得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