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化和液化》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液化”教學設計
“液化”教學設計 湖北省洪湖市實驗中學 張本俊
設計理念
近幾年,我校開展了以“身邊的物理”為課題的研究,并已確立為省教研室主項課題,旨在使物理教學走進學生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身邊的物品實驗,主動參與探究活動,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在物理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常見的液化現(xiàn)象;知道氣體液化的方法;知道氣體液化要放熱。
能力目標: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探究自然奧妙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時刻關注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情感。通過介紹長征三號火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氣體液化的辦法
難點:“白氣”是水不是水蒸氣
教學準備
演示用:鐵支架、酒精燈、玻璃杯、水槽、水、乙醚、注射器、CAI課件、多媒體一套。
學生用:熱水、冰凍的瓶裝水、塑料杯(自備2個)、小平面鏡(自備)、打火機(自備)、小鐵片(自備)、茶杯(自備)
教學過程
(按授課進度,學習《液化》正值冬季,我們充分利用天時這個有利條件,作如下設計)
一、情境導入
表演戴著眼鏡“吃火鍋”
一個大玻璃杯中,裝有一半水,放有幾個有殼的鵪鶉蛋,幾塊胡蘿卜等(增強視覺效果),燈光加熱至沸騰,放入鐵支架上,用酒精燈加熱。教師戴著眼鏡,有意靠近“熱氣”,邊擦鏡片,邊用筷子夾鵪鶉蛋,終于撈出一個,剝殼,吃掉。
教師:哪位同學想體驗一下在物理課上“吃火鍋”的感受,
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一下被激發(fā)起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起手。請一位戴眼鏡的同學來模仿老師“吃火鍋”。
質疑:你還能看到你的同學嗎?(不能)你猜想是什么原因?(鏡面上附有水蒸氣)取下眼鏡,用手觸摸鏡片,有何感覺?(有水)是怎樣產生的?(水蒸氣變成水)
像這樣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板書課題)
二、實驗探究(1)
觀察液化過程
(一)質疑與犯猜想:
同學們學習興趣濃厚,我們的火鍋也熱氣騰騰,你們想過沒有,“熱氣”是水還是水蒸氣?
意見不一,引發(fā)爭議,這說明了同學們對這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并沒有近距離、較長時間的仔細觀察。
(二)設計與實驗:
如何利用我們身邊常見的物品來觀察水蒸氣的液化過程?
學生提出許多方法后,教師建議用其中一種簡易有效的方法。各小組拿出兩個塑料杯,一杯倒入適量的熱水,另一個塑料杯倒扣在上面。同學們兩眼緊盯著上面的塑料杯,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1.最初,上杯中是否有水蒸氣?你能否看到水蒸氣?
2.過一會兒,上杯還透明嗎?用手觸摸塑料杯內壁有什么感覺?
3.再過一會兒,白蒙蒙的杯壁上的水珠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4.用手摸杯外壁,有何感覺?
(三)交流與討論:
學生A:我看到了水蒸氣,它在杯中往上冒呢。
學生B:我也看到了水蒸氣,它是白色的。
教師參與:教室中有沒有水蒸氣?我們?yōu)槭裁纯床坏侥?
學生C:可能是冬天教室中水蒸氣少的緣故吧?
學生D:夏天,溫度高,水蒸發(fā)更快,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更多,我們還是看不到。我想: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的,是看不到的。
學生E:上杯逐漸模糊,用手摸一下內壁,有水,說明內壁附有一層肉眼難以分辨的極細小的水珠。
學生F:我看到上杯壁的水珠逐漸長大了,有些還順著杯壁滾落下來。
教師點睛:秋冬季節(jié),我們常見到“白氣”“熱氣”應該是──細小的水珠,是水蒸氣液化后的產物(學生歸納)。
學生G:摸上杯外壁發(fā)熱,發(fā)現(xiàn)水蒸氣液化后,要放出熱量。
教師拓展:其他氣體液化也放熱嗎?
課件:電冰箱原理──冷凝器的作用
學生H:冬天,我常把手放在電冰箱的外側烤暖和,原來是氟里昂氣體液化時要放熱。
三、實驗探究(2)
怎樣使氣體液化?
(一)提出問題:
教室的空氣中含有水蒸氣;燒水時產生大量的水蒸氣,甚至我們呼出的氣體中也含有水蒸氣,當我們想要使水蒸氣液化時可以采取哪些辦法呢?
(二)設計實驗:
學生提出許多方法后,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把學生分成甲、乙、丙三個不同組別,選用實驗器材不同,探究的手段和方法有所不同,各自看到什么現(xiàn)象?并提出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現(xiàn)象并加以解釋。
甲組:茶杯中盛有開水、鐵片 探究:使開水產生的水蒸氣液化
乙組:小平面鏡 探究:使口中的水蒸氣液化
丙組:冰凍的礦泉水 探究: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三)交流與拓展:
甲組:
學生A:放在茶杯口上的小鐵片上有水滴流下。(邊說邊演示)
[1] [2] 下一頁
學生B:吃飯的時候,我看到電飯鍋蓋內表面有水珠。
學生C:我家里的純凈水桶上方有水珠。
學生D:秋冬季節(jié),早晨上學時有時發(fā)現(xiàn)頭發(fā)上面結有露珠。
乙組:
學生A:口對平面鏡呵氣,鏡面模糊,用手摸,發(fā)現(xiàn)上面附有一層細小的水珠。(展示附有水珠的平面鏡)
學生B:冬天洗澡時,我發(fā)現(xiàn)浴室的鏡子上有一層霧。
學生C:很冷的冬天,我戴著眼鏡走進教室,不久我的鏡片使模糊了。我們教室玻璃內表面也有一層白蒙蒙的水珠。
學生D:有一次牙科醫(yī)生為我檢查牙齒,檢查前把小平面鏡放在火上烤一下。我當時想可能是消毒吧,現(xiàn)在我明白了,那是為了防止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鏡面上,影響觀察。
丙組:
學生A:冰凍的礦泉水的外表有水珠。(演示用手摸,有水滴往下落)
學生B:夏天的早晨,?吹酵饴兜淖詠硭堋俺龊埂薄
學生C:夏天吃冰棒,冰棒上冒“白氣”;打開冰箱門,門口冒“白氣”。
學生D:夏天,媽媽要用西紅柿炒雞蛋,我從冰箱中拿出的雞蛋、西紅柿,發(fā)現(xiàn)它們會慢慢地“長出”水珠,我以為是雞蛋、西紅柿中滲透出來的。通過今天的實驗做得了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降低溫度,會液化成水。
在學生解釋現(xiàn)象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模糊的認識,如“空氣液化”“冰箱里面水蒸氣液化后跑到門外”“冰棒先熔化,再蒸發(fā)成白氣”。教師加以指導,予以糾正,并有意引導學生對各組的現(xiàn)象加以綜合分析,找出共同的、本質的東西──降低溫度,使氣體液化。
課件:霧和露的成因
(四)質疑與猜想
學生觀察打火機。
1.它里面是水嗎?
2.里面的液體是怎樣裝進去的?
3.有何好處?
視頻展示:用注射器壓縮乙醚蒸氣使其液化。
知識發(fā)散: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xiàn)象。
課件:
①電冰箱的工作過程──壓縮機的作用。
②介紹長征3號火箭及低溫技術。
四、學生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歸納小結。
(板書設計)
(1)
(2)氣體液化要放熱。
課后延展
一、觀察探究有關電冰箱的物態(tài)變化,例如:
1.上網查資料,了解壓縮機是如何使氟里昂液化、蒸發(fā)的?
2.放進電冰箱的新鮮蔬菜過幾天為什么會失去水分?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你認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保鮮?
3.電冰箱內壁的水珠到哪里去了?寫出探究報告。
二、自編小故事──《水蒸氣的旅程》
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講述水蒸氣受溫度影響而形成的云、雨、雪、露、霧等奇妙自然現(xiàn)象。
三、到打火機生產廠調查、了解打火機的灌裝過程,完成有關丁烷氣體的液化、汽化的調查報告。
上一頁 [1] [2]
【“液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汽化和液化》教學設計(通用7篇)09-05
汽化液化教學反思02-07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8-25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4-08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4-06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學反思(精選3篇)08-22
常見的溶液化學教案08-23
校服設計教學設計06-07
液化氣供應合同04-16
液化氣購銷合同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