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說課稿1
點擊瀏覽該文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說課稿2
(三)預習檢查:
1、請學生朗讀課文,提示學生易讀錯的字:
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 shěn 相,音 xiàng
鏗,音kēng 沂,音 yí 喟,音 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2、請學生說說有關《論語》和孔子的情況,要求用精練的語言歸納。
。ń處熡枚嗝襟w展示有關資料。)
通過預習檢查能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更清楚,對孔子的有關情況更明了,為下文的學習做好準備,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理解能力。
(四)學生自學:
給學生明確自學的要求為:參閱預習材料,借助工具書和課本的注釋,通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劃上線;能小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通過自學,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更為熟悉,也能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疑難所在,為后文的師生互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五)導讀課文:
逐段導讀課文,并結合學生的自學,讓學生逐段提出問題,再由學生相互解答,教師適當點撥。(具體內容略)
通過這個步驟,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逐句逐段理解、翻譯課文,同時達到能基本背誦課文的目的。
(六)總結課文:
首先是理清課文的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并劃分層次,通過討論法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部分(第1段):問
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評
。ㄈ绻謨蓪,將一、二合為一部分也可以。)
其次是研討性學習:
1、 用原文說說四個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治理“千乘之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可使足民”,不過“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華——在“宗廟之事,如會同”時,“愿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詠而歸!
2、 概括孔子的不同評價并分析四個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哂之 冉有:謙虛——嘆之
公西華:更謙虛——惜之 曾皙:灑脫——與之
對求、赤兩人的評價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結合課文內容,其實并不難。
3、 孔子為什么要“與點”呢?
這是一個很難讓學生理解的問題,因為曾點的“志”從字面上看,不過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參就這樣翻譯的),其他三人都是從如何治理國家的角度來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們回答他們的政治理想,所以“與點”是令人費解的。弄清這個問題,對全文的理解會有一定幫助的。
當然,人們已經從積極或消極的角度,對這一問題做過不少分析,這里姑且不論。 讓 [4] [5] 們先來剖析曾點的回答吧。
“莫春”,陰歷三月,即陽歷四月,從氣候上看,北方(魯國,現山東境內)的天氣還是比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臺上吹風、乘涼恐怕難以解釋得通吧? 何謂“舞雩”?魯國的祈雨臺!!是能隨便上去的地方嗎?王充在《論衡》中解釋曾點的所述是一種祭祀儀式,即舞雩的'儀式!抖Y記》中也有解釋:“舞雩,祭水旱也! 可以基本得出結論,曾點講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時,率領人們行祈雨禮,以求得豐年,從而進一步實現他的治國理想。
下面結合孔子的思想來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張“禮治”,即以禮治理國家。
針對子路“率爾”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針對冉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當時不語,在回答曾皙的詢問時,反問“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國家,禮樂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針對公西華的觀點,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國大事,你卻只是“愿為小相”,“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因為孔子認為他通曉禮樂,可以大用。
看來,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師的意圖,結合“國情”,既陳述了自己的具體治國措施,又靈活地將老師的“禮治”思想體現出來,這樣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師的贊賞呢?
4、你贊同誰的說法呢?讓學生各抒已見。
現代社會恐怕更需要子路對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創(chuàng)敢拼的勇氣。但是謙虛仍然是美德。
再次是理解和掌握如、夫、則、爾、以、而等詞語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1、如、夫、則、爾、以、而等詞語用法(多媒體展示,略)。
2、特殊句式:(1)、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們。(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2)、則何以哉——賓語前置:即“則以何哉”,你們打算做點什么呢?(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
。3)、浴乎沂——介詞結構后置: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4)、為國以禮——介詞結構后置:即“以禮為國”,用禮來治國。
通過以上的教學設計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同時又能啟發(fā)學生結合現實來思考,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七)鞏固練習:
1、解決課后練習(二)、(三)。
2、背誦課文。
3、課外閱讀《論語》中的一篇,做好筆記,準備同學間相互交流。
以上的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知識,也能進一步突出教學重點,
第3題的設計意在使課內知識向課外遷移,以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
附:板書設計
孔子問志 弟子述志 孔子評志
如或知爾, 子路: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哂之 (以其言不讓)
則何以哉 且知方也 (直率、自信)
求,爾何如? 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嘆之)唯求則非邦也與?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謙虛)
赤,爾何如? 公西華:宗廟之事,如會同, (惜之)非諸侯而何?
端章甫,愿為小相焉(更謙虛)
點,爾何如? 曾皙: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與之)吾與點也。
。⒚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設計五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篇,是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六單元“文無定格、貴在鮮活”當中自主賞析的首篇課文,該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感受文章的生活氣息,感受其情趣,欣賞它的擺脫拘束、務去陳言。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載了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蹲勇贰⒃、冉有、公西華侍坐》是《論語》當中篇幅極長、最富文學色彩的篇章。文章通過孔子探問學生的志向,四弟子各述其志,寥寥數語,人物的性格特點、神情態(tài)度宛在目前。
2、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經過高中階段一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在初中時也曾學過《論語十則》, 對《論語》的語錄體散文特點和孔子的政治主張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只是停留于表面,孔子豐富坎坷的人生經歷和博大精深政治思想并未深入領會。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反復朗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課文通過人物對話和簡單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
2、目標設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標五個課程目標:積累 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展創(chuàng)新,結合本單元教學重點及高二學生的實際學情制定以上教學目標。
3、重難點及其依據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通過人物對話和簡單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方法,品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
鑒賞人物形象是高考文言文閱讀中考察的重點,鑒于此設定上述教學重點。
新課標閱讀與鑒賞部分第8條目標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據此要求學生突破上述難點。
三、教學方法
1、 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新課標五個課程標準之一感受鑒賞目標要求: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誦讀也是學習文言文的有效途徑之一。依據新課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運用“合作探究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品嘗發(fā)現的樂趣,激發(fā)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蔡澄先生倡導的語文點撥教學法其精髓是:“相機誘導,適時點撥!碑攲W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出現自卑厭學心理時,我會把握時機,當眾點撥。在啟發(fā)式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運用“畫龍點睛”、“舉一反三”的辦法,將學生逐步引入“自動”“自得”“發(fā)現真理”的佳境。
2、 學法及主要目的
。1)課前認真預習;(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3)合作探究,共同成長。
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對所學內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有疑惑,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聽課時可以緊跟老師的思路,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能夠有效提高聽課效果,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情境法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音樂、動畫等調動學生的視聽,使其身臨其境,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身心愉悅的參與課堂活動。合作探究法可以使學生深入文本,大膽探索問題本質,在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中,增強友誼,共同成長進步。
四、教學評價
手段和依據
手段:三維教學目標和學生參與課堂能力。新課程理念下課堂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fā)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三維目標中。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熱情,鼓勵學生探究,實現高效課堂目標。當然評價要充分發(fā)揮診斷、激勵和發(fā)展的功能。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反思,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五、教學設計
。ㄒ唬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利用課件展示《論語》經典語錄,讓學生集體誦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導出課題。
。ǘ 復習舊知,溫故知新
通過讓學生自主談論孔子、《論語》,完成文言知識檢測題復習鞏固第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
。ㄈ 朗讀詩歌,梳理結構
蘇東坡云:古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誦讀課文將貫穿整個課堂,其中有以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為背景音樂的集體誦讀,更有學生的`段落集體誦讀和示范朗讀。通過誦讀讓學生尋找本文的線索,梳理課文結構。探究人物思想。
。ㄋ模 深入文本,賞析人物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兩道問題:
1、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他們四人的志向分別是什么?從四人的言談中可以看出各自的什么性格特點?孔子對他們的態(tài)度如何?
2、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的志向分別側重什么?他們之間有何共同之處?
這兩道問題旨在讓學生學習課文通過人物對話和簡單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五) 孔子評志,借評傳志
本環(huán)節(jié)設置如下兩道問題:
1、曾皙的志具體是什么?
2、孔子為何喟然“與”點?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思想。
。 傳承文化,源遠流長
孔子的智慧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本節(jié)課堂小結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主動做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
。ㄆ撸 布置作業(yè),課堂延伸
本節(jié)課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是:學習完本篇課文,理解了孔子“禮樂治國” 的思想,你認為要實現中國的長治久安,我們需要加強自身的哪些方面?這個作業(yè)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在理解孔子“禮樂治國”思想的基礎之上,聯系現實,為中國的長治久安獻言建策。
(八) 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板書依據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和重難點而設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說課稿】相關文章:
曾姓的名字03-27
曾走過作文03-19
讓坐的作文08-20
大臺門·石子路·小溪08-19
他曾教過我08-24
曾小賢語錄08-23
曾胡治兵語錄08-24
我曾走過作文09-08
《植物媽媽有辦法》說課稿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