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第二? 我的母親 鏈接閱讀
第一課 我的母親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儆巫右鳎河巫樱谕庾骺偷娜。吟,詩歌的一種名稱。②寸草:在這里象征子女! 、坌模翰菽镜幕山凶鲂。在這里“心”字雙關(guān)。
[簡析]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qū)區(qū)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鑒賞問答]
1.本是在遣詞方面有獨到之處,請以“線”“衣”“心”等為例加以分析。
[參考答案]本是在用詞上有獨到之處,如作者用“線”“衣”兩件極平常而又相互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將母子之間的關(guān)系體現(xiàn)出來,并且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懊苊堋睂懗隽四赣H對“游子”的關(guān)心與牽掛,濃濃母愛融入“密密”的針線之中!斑t遲”寫出母親盼望“游子”盡快歸來,唯恐“遲遲”不還的焦急與期待心情。一個“心”字,既是從表象上表現(xiàn)“寸草”的基干,更是象征著“游子”對母親的一片赤誠之心。
2.這首詩之所以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歡與傳誦,主要是因為什么?說說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這首詩之所以千百年來盛傳不衰,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與傳誦,除了本詩在藝術(shù)方面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全詩所表達的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一是母親對兒女的關(guān)愛與牽掛,處處牽動著“游子”的赤誠之心,二是通過真摯而生動、懇切而直接的情感抒發(fā),表達“游子”對母愛的感激與尊崇。
文本導(dǎo)讀
老舍的學(xué)費和就業(yè)
中國的讀書人很少有不知道魯迅、茅盾、巴金、老舍、胡適、梁漱溟、郁達夫的。這幾個人,基本上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層面和一種文化的高度,難免常常被后人眷戀和惦念。這其中,以老舍先生顯得更特別一些。因為他是“文革”中眾多受迫害作家中的一個,又是作家中絕無僅有的、因不堪受辱而投湖“自絕于人民”的惟一!
老舍是個土生土長于北京的苦孩子,一歲半時父親就死了;他們兄弟姊妹五六人,全*母親一雙手——母親為富戶人家縫補、漿洗、裁剪衣裳,因而“她的手始終是鮮紅微腫的”。老舍的幼年,皇上跑了,父親死了,八國聯(lián)軍來了,“滿城是血光火焰”。由此可以推猜,國破政亡、兵荒馬亂之年,由一個女人支撐的鰥寡孤獨之家,境況肯定是日日疾苦蹙額、天天艱難竭蹶。
老舍小學(xué)畢業(yè)的時候,親戚朋友一致希望他去學(xué)門手藝,以便早點幫補一下家用?墒抢仙崞衷敢饫^續(xù)升學(xué)和讀書,背著家人偷偷地參加了升學(xué)考試。想必當年的改卷和錄取,肯定也沒有如今的“全國電腦聯(lián)網(wǎng)”這般公開、公正,但老舍仍然順利地考入了北京初級師范學(xué)校;而且,這家?guī)煼秾W(xué)校全部是免費的——除交十元的保證金外(畢業(yè)時還要退的),書籍、飲食、住宿甚至制服,全部由學(xué)校當局無償供給。也就是說,苦孩子老舍不交一分錢就可以進師范學(xué)校讀書了。1918年,20歲的老舍從師范學(xué)校畢業(yè)了。畢業(yè)就面臨著就業(yè),像老舍這種無大樹可*的、凄苦家庭背景的人,托門子、找關(guān)系顯然無異于登天?墒牵仙嵊忠淮魏苄疫\,他被教育部門指派到京城內(nèi)某小學(xué)當校長去了。這小學(xué)校長,肯定是個比芝麻還小八倍的官兒,但對于一個剛出校門的青年而言,順利地就了業(yè)、上了崗,并從此以后有了養(yǎng)家糊口的薪水,無疑仍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兒。據(jù)老舍晚年的回憶,那天“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說了句:‘以后,你可以歇歇了!笨梢,老舍就業(yè)后的薪水也是足以自立并能幫補家庭的。
《我的母親》.寫作前后
老舍的這篇散文發(fā)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喪父,由母親獨自帶大,和母親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當時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從事抗戰(zhàn)文藝創(chuàng)作和組織工作。最初家人沒敢把母親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訴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獨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開,怕有不幸的消息。老舍已然為一種不祥之兆所籠罩,因為有一年的時間,家信中再也沒有提及母親的起居情況。老舍憶及當時的心情時說:“我疑慮,我害怕。我想像得到,沒有不幸,或家中念我流亡孤苦,不忍相告!12月26日收到家信,老舍仍不敢拆讀,臨睡之前,才打開,這時,母親去世已一年了。老舍回憶說:“我廿三歲,母親要我結(jié)婚,我不要……廿七歲,我上了英國。為了自己,我給六十多歲的老母第二次打擊。”母親七十大壽那天,老舍還在異域。這一年,老舍在母親壽日前寫信回去,卻得到母親去世一年的消息……于是,他飽含血淚,第一次詳盡地回憶了母親的身世,自己艱難的降生,父親的死亡,家庭在八國聯(lián)軍燒殺北京時所遭遇的不幸,母親撐持家境的堅強與酸辛,終生的剛強與貧苦。
《我的母親》是為紀念母親而寫的, 是老舍先生最為優(yōu)秀的一篇散文作品。
美文賞讀
鏈接課內(nèi)課外,走進閱讀叢林08-26
懷念母親閱讀筆記04-10
母親教我客家諺語閱讀答案08-23
我的閱讀趣事08-24
我的閱讀心得02-22
童模 Child Models05-11
童模 Child Model05-11
創(chuàng)模優(yōu)秀作文03-23
我閱讀我快樂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