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兩只小獅子》教案教學設計范文
《兩只小獅子》教案教學設計范文
竇慧敏
【教學目標】
1. 通過圖片準確認讀“獅子”,并通過圖片擴詞、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獅”的字形;通過圖片連線連識記“滾、撲、咬”;通過多次再現識記“懶洋洋、吞、靠”;通過換詞識記并理解“整天”;通過生活中識字的方法識記“將、練習”……通過多種方法識記十四個生字;讀準“懶洋洋”變調的讀音。
2. 規(guī)范地書寫“練、習、學”三個生字。
3.積累“懶洋洋地曬太陽、慢吞吞地說”這樣的短語,并練習運用。學習用“應該”說話。
4.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練習對話部分的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5、通過初讀了解兩只小獅子的特點,引導學生找到相應的語句,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方法認識本課十四個生字,流利朗讀課文,規(guī)范地書寫“練、習、學”三個生字。體會兩只小獅子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練、學”。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林中之王。瞧。 多媒體) 知道他是誰嗎? 生---
師:誰來大聲的讀讀他的名字?
師:獅是翹舌音,“子”是輕聲,你讀的真準,請你再帶大家讀一下好嗎? 生---
出示公獅子和母獅子的圖和詞,再現“獅”字。
獅子媽媽生了兩個寶寶,就是——兩只小獅子。(板書課題)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27課 兩只小獅子 (板書)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數數有幾個自然段。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指導“懶洋洋”
3、你對課文有了哪些了解?(一只是勤獅子,一只是懶獅子)
三、隨文識字,多法再現,學習應用。
。ㄒ唬⿲W習勤獅子。
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
、 指名讀這句話。
、 理解 “整天”的意思 (一天到晚、一天、從早上到晚上)給“整”擴詞。
、乔讵{子整天都練習什么呢?看圖片理解:滾、撲、撕、咬的意思 連一連線。
、润w會勤獅子刻苦練習:想想一天到晚地這么練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師:是啊!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頭頂上,小勤的臉上身上全是汗水,冬天北風呼呼地吹著,別的小動物都躲在被窩里不出來,而小勤卻冒著嚴寒來到森林里,他的腳都快凍僵了,但還要練功,,可見他是多么的刻苦(板書:非?炭啵
識記“苦”的字形,說反義詞。
⑸師:誰把咱們感受到的這些讀出來呢?
(指名讀)
師:誰來評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評 師:你來試一試,好嗎?
生:讀
、室x(師: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頭頂上 生:讀……)
。ǘ欤憋L呼呼地吹著 生:讀……)
(二)學習懶獅子部分
找到體現懶獅子懶惰的三部分語句。
1、另一只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么也不干。(板書:懶洋洋)
2、懶獅子抬起頭來,慢吞吞地說:“我才不去吃那苦頭呢!”
3、懶獅子說:“我爸爸和媽媽是林中的大王,憑著他們的地位,我會生活得很好!”
(1) 練讀句子。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他的懶惰?
(2)懶洋洋
師:引導看圖:他什么樣?理解懶洋洋,你能把懶洋洋的感覺讀出來嗎?
練習:懶洋洋地 (說話、做操、做事)
。3) “慢吞吞地”也看出他懶。慢吞吞地讀一讀。
“慢吞吞地說”,還會慢吞吞地
。4)指導對話朗讀。
一棵小樹問懶獅子:“你怎么不學點兒本領啊?”
懶獅子抬起頭來,慢吞吞地說:“我才不去吃那苦頭呢!”
小樹說:“那你以后怎樣生活呢?”
懶獅子說:“我爸爸和媽媽是林中的大王,憑著他們的地位,我會生活得很好!”
A、同桌練習讀對話
B、指名讀 、師生合作讀。
C、聽了他們的對話真想勸勸這只懶獅子,你想勸勸他嗎?
(5)你們跟獅子媽媽想的一樣,她既著急又擔心,就對懶獅子語重心長的說:“孩子,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做一只真正的獅子!”
“將”生活中識字 “ 應該”說話
四、鞏固生字
聽了媽媽的話,這只小獅子會怎么做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那就看看我們學過的生字,你認識多少?
出示詞語,開火車讀。
利用字卡互考生字。
五、指導書寫。
1、教師邊示范邊提醒學生注意:“練”的右邊不是“東”;第六筆是橫折鉤,橫要寫在橫中線上。
2、“習”的筆畫雖少,但不容易寫好,要注意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學生在書上描紅、臨寫。
板書:
勤獅子 刻苦練習
兩只小獅子
懶獅子 懶洋洋 慢吞吞
【《兩只小獅子》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兩只小獅子教學設計及反思10-17
《兩只小獅子》 獲獎教案05-01
兩只小獅子教學反思08-25
《兩只小獅子》教學反思12-31
兩只小獅子語文教案08-20
小學語文教案:兩只小獅子01-12
兩只小獅子教學反思15篇08-18
兩只小獅子教學反思(15篇)08-23
《兩只小獅子》教學反思(精選3篇)08-22
《兩只小獅子》教學反思(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