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精選18篇)
有一種堅持叫工匠;有一種美德叫工匠;有一種智慧叫工匠;有一種樸實叫工匠;有一種巧奪天工叫工匠;有一種勤奮叫工匠;有一種情懷叫工匠。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弘揚工匠精神征文,歡迎閱讀。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
什么是工匠?一磚一瓦,一鑿一砌,讓全身的心血用在工作上,其中的艱辛歷歷在身而不跟別人說。更有一些人終究一生都沒人知道,受人辱罵,親人疏遠朋友離去,身后的辛勞數(shù)年還沒人知道,這些工程十分艱難只因人們的稱贊而放棄了所以的榮譽,這般的成就,就是工匠所得。不把富貴看成喜事,不把貧窮看成悲事,這不正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現(xiàn)在的人都是看外表,輕內在;追求利益,看輕信仰;追求效率,不看品質。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是一個人來到工地上尋找最有耐心的的工人并提拔他。這個人首先來到了一間樓房,里面的工人正在細心地把粘稠的水泥扶上墻,可是看這手法卻不怎么嫻熟,一看這就是剛來的工人。這個人走上前去問道:“師傅應該是新來的吧”。
可是這個工人卻絲毫不理踩。那人納罕到:這么?我打擾到他了?算了我一會再來吧!”說完他便走了。接著他來到了建修花園的工地上,他看見一位臉上布滿皺紋的中年男子正搬著磚往水池的反向走去。這個人怕打擾他于是便又走了。之后他又回到了樓房這時他看見那個工人坐在地上喝水,看看他扶的那面墻,哇!不可能啊,從之前笨拙的手法,經(jīng)過幾十分鐘的時間竟被這個年輕小伙扶的看不出一絲遺漏。這個人懷著好奇的'心理走到小伙面前說道:“小伙子,你是怎么把這面墻扶的這么好的?”這時小伙便應聲答道:“我想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耐心與承載著之后住進這套房的人們喜悅的笑臉吧!”那個人又問道:“剛剛,就在前不久我來過,記得嗎?”小伙平淡的說:“有嗎?對不起,可能投入的太認真了,沒聽見!
聊完,這個人又回到那個中年男子的工作地點,這時他看見的是全部人都坐地休息而唯有這位男子依舊搬著磚,流著汗。他沒有去打擾他,因為他心里清楚中年男子所做的無非是為了給人民們的眼球有道保護色,為了家庭的幸福。
太陽落山,那個人找到了自己想找的“工匠”也找到了所謂崇高的“工匠精神”,他們的認真與堅持給了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這兩位“工匠”很辛運,之后的他們獲得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不過我相信這樣的“工匠”在我們身邊處處存在。建設美好家園,傳播工匠精神!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2
時代飛速發(fā)展,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慢”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工業(yè)時代。中國式制造業(yè)大國,而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都追求“投資少,見效快”的理念,從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導致如今中國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連馬桶蓋,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對中國制造敬而遠之。
這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正是因為現(xiàn)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風滋生蔓延,所以我們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讓我們追求完美。榮寶齋的王玉良大師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圖》木板復刻至今無人再做第二份,因為他所做的太精妙,難度太大。他用1667塊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適的.再修改,如此反復,一年半才做成,其堅守細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嘆服。正因這樣的工匠精神,才讓我們獲得如此藝術精品。相信有了這樣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濫造的產(chǎn)品也就不復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來讓我們解放心靈,摒棄浮躁之氣。著名拼布藝術家金媛善認為,工匠精神需要堅守,情懷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幾百個小時做出世人精絕的《百花爭艷》,在外國展覽上備受稱贊。她肯靜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藝術,反觀我們的制造業(yè),恨不得一個小時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讓國人對“中國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師一般的不顧浮躁,只專心做自己的產(chǎn)品,“中國制造”一定會大放異彩。
逯耀東先生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我們有一只有內涵的碗嗎?我們每天點燈生活,我們有一盞有感覺的燈嗎?是啊,如今文明推動文明太快,來不及體會傳統(tǒng)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國人情懷的東西,即使有也是少數(shù),所以我們要從今天開始拋下浮躁做產(chǎn)品,慢一點也不是壞事,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人的工匠精神發(fā)揚起來,融入產(chǎn)品,拉回國人總“向外看”的目光,讓中國制造有朝一日成為人人爭先購買的產(chǎn)品。
工匠精神,我們需要它!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3
紀錄片《大國工匠》以熱愛職業(yè)、敬業(yè)奉獻為主題,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yè)中,給火箭的“心臟”——發(fā)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為APEC會議制作禮物的孟劍鋒,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
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yè)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筑夢,憑的是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這就是要深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chuàng)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藝,讓“中國制造”、“中國創(chuàng)造”釋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在這個五光十色、極致物欲橫流的當下,對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少不了幾倍工資、幾套房子、幾多升遷的誘惑。但是,他們都沒有為此所動。因為他們的共同和特殊點,不僅在于技藝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顆熱愛祖國,對所從事的事業(yè)的愛心和忠心,有一種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職業(yè)操守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每每看到我們生產(chǎn)的發(fā)動機把衛(wèi)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每一個從事五金制造的業(yè)者,都是一個個工匠,都有一份份責任。每個業(yè)者都應該以同樣“大國工匠”的精神尺度,盡職盡責,贏得尊重。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4
通過觀看大國工匠的宣傳片以及公司車間的大力宣傳和弘揚,使我們了解了大國工匠的故事,并深深的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大國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不禁夢想向他們靠攏。
每次當我看完大國工匠的宣傳片后,我就一次次的問自己,到底什么樣的工人,才是大國工匠。一定是高端科技嗎?一定是獨一無二嗎?一定是奢華卓越嗎?都不是!
那大國工匠都是什么樣的工人?他們都是在第一線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們有鉗工,有撈紙工,有研磨工等等,無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們不是領導,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學歷,但他們每一個人都靠著對職業(yè)技能的完美追求,靠著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鉆研,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與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為國家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們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忙,我們會累,我們會煩,我們會厭倦,可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大國工匠們他們難道不累嗎?難道不厭倦嗎?胡雙錢守著臺虎鉗就
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周東紅守著又冷又潮濕的撈紙池就是十幾年,鏨刻大師孟劍鋒師傅在研究新工藝的時候,失敗一次又一次,他們并不是不累,并不是不厭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撐著他們,當他們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成就感和榮譽感襲來,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平凡永遠是人生的常態(tài)。但平凡能孕育偉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業(yè),平凡的崗位鑄就人生的輝煌。在工作中我們要以恪盡職守的意識、熱情服務的。態(tài)度、嚴于律己的精神,時刻發(fā)揚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的工匠精神,踏實工作、立足崗位、創(chuàng)先爭優(yōu),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在平凡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魯泰工匠!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5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工人數(shù)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shù)。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制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為了粗制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yè)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yè)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yè)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是發(fā)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yè)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chǎn)的發(fā)動機把衛(wèi)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于自己制造的產(chǎn)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制作出來的產(chǎn)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肮そ尘瘛钡拇砣宋锕锷M時40余年,先后造了五臺航海鐘,最后一個鐘,創(chuàng)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jīng)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xiàn)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fā)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嘆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因此,“大國工匠”詮釋出的“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中國制造”的內在支撐,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制造的產(chǎn)品釋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6
在很久很久以前,姜老漢帶著三個呆呆的兒子在小漁村靠打漁為生。年復一年、春夏秋冬、風里雨里,挨著日子。
時光荏苒,老漢漸老,孩子長大成人。
這一年,春節(jié)過后的一天夜晚,老漢把孩子們叫道跟前語重心長的說“你們都老大不小了,不能這樣一輩子靠打漁混日子了,該出去學點兒手藝了”。三個孩子相互瞅瞅,又把帶著驚奇、疑慮的目光投向他們的老爹。姜老漢又說道“去吧,不用惦記我,我還能動,自己養(yǎng)活自己還沒事兒”。老漢又接著說“這事兒我都想了好久了,你們不用想太多了,明天一早就出發(fā)吧”。仨孩子點著頭,都沒有說啥。也許,他們知道,反對也是沒用的,或許,他們也很高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夜色漸濃。老漢又跟仨孩子交代一些,出門在外要學會保護自己,好好學手藝等等的囑咐。就各自休息了。
姜老漢的三個兒子,各自相差一歲,都不聰明又不是很癡呆。
第二天一大早,仨孩子上路了。
出了村頭兒,有個三叉路口。他們站住,老大開口說道“我們在此分頭各自去學手藝吧,明年的今天在此會合回家”。老大照直接著走了,老二和老三分別左右也各自上路了。
轉眼一年就過去了。
三個學徒的孩子,如約在路口聚齊了,高高興興的往家走著。邊走邊說著各自學的手藝。
老大興奮的說“我學的理發(fā),回家先給老爹理發(fā),再給你們剪頭發(fā)”。老二說“我學的鐵匠,以后家里的鍋碗瓢盆我負責修理了”。老三說“我跟一個獵人學的射箭打獵,以后,我能給你們打野物吃了”。說笑著往家走著……
回到家,見到老爹后,三個兒子又都搶著跟老漢匯報了各自學手藝的這一年里的事兒。老漢高興的合不攏嘴,癡癡的笑著說“好孩子,今后你們可以憑著手藝吃飯了,我也安心了”。
老大說“爹,我學的理發(fā),我給你理發(fā)吧!”老漢高興的說“給我剪的好看點兒哈”說著話,老大就開始安置給老爹開始理發(fā)了,老大洋洋得意的開始給老爹理著頭發(fā),突然,老爹呲牙咧嘴的喊道“疼死我了,老大一看,傻眼了,原來把老爹的頭皮給刮破了,掉了一塊頭皮。站在一旁的老二說”別怕,我會焗,我給咱爹焗上就沒事了,說時遲那時快,二兒子拿出工具,手忙腳亂的給老漢焗頭。轉眼工夫,老漢的頭上焗出一個大包來,老漢一臉的苦相,嘴里嘟囔著,你們。∈炙嚥痪,這是怎么學的手藝啊!老三趕緊過來說”爹,不怕不怕,我會弓箭,我把這個焗出來的`包,給你射掉就好了。
老三,拿出弓箭,拉開架勢,弓箭應聲”嗖”射出去了……
三個兒子都傻眼了。趕緊扶著老爹上床上,又找來大夫給老漢包扎好。幸好老漢只是頭皮擦傷。
三個孩子,呆若木雞……
姜老漢還有村里的老人們,對著三個孩子說“學手藝得做到精益求精,不斷的琢磨,對自己的手藝要嚴格要求,不能馬虎半點兒,馬馬虎虎會出大事兒的,手藝不精不但不能養(yǎng)活自己,反而會傷害別人。學手藝要不能投機取巧,要有耐心,要喜歡自己的職業(yè),要敬業(yè),做到一絲不茍”。
想必,老人們心口相傳的對技藝的嚴格要求就是當今我國提出的“工匠精神”吧!
這個小故事,是我小時候爺爺講給我聽的,我也講給了我的孩子聽,讓傳統(tǒng)文化和工匠精神,在我們國家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吧!
“工匠精神”永遠不過時!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7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工人數(shù)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shù)。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制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為了粗制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yè)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yè)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yè)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是發(fā)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yè)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chǎn)的發(fā)動機把衛(wèi)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于自己制造的產(chǎn)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制作出來的'產(chǎn)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費時40余年,先后造了五臺航海鐘,最后一個鐘,創(chuàng)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jīng)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xiàn)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fā)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嘆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在一個3000平方米大的現(xiàn)代化數(shù)控車床廠房里,中國商飛大飛機制造首席鉗工胡雙錢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
這像一個隱喻:在我們這個人口超過13億人的偌大國度里,胡雙錢和他的鉗工同行們,顯得寡言少語,也幾乎得不到太多的關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期間,中央電視臺特別節(jié)目《大國工匠》在介紹胡雙錢們時,仍有一些網(wǎng)友驚嘆,“原來還有這樣一群人的存在”。
《大國工匠》講述了8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節(jié)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會熱議,截至5月7日,相關話題的微博閱讀量超過3560萬次。人們發(fā)現(xiàn),包括胡雙錢在內的工匠們,之所以走入鏡頭,并非他們有多么高的學歷、收入,而是他們能夠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yè)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制造”。
近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經(jīng)濟新聞部副制片人、《大國工匠》節(jié)目制片人岳群說,這樣的工匠精神,在當下浮躁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正如一位網(wǎng)友的評論所言:“當看見哈雷戴維森工廠的裝配工自豪地對兒子說,‘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車里就有我的簽名’的時候,我想,我們的中國工匠也應該有這種榮譽感,社會需要給予技術人才更多尊重與重視!
提到優(yōu)質制造,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瑞士、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制造業(yè),以及這些國家里控制誤差不超毫秒的鐘表匠,僅擰各種螺絲就要學習幾個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壽司都要捏成極致藝術品的手藝人。而經(jīng)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來的產(chǎn)品,也無一例外地打上了隱形的高品質標簽。
那么,中國呢?“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這種工匠精神,還是說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岳群說。
這也成了《大國工匠》制作的初衷。選題確定后,拍攝對象的尋找是一道難關:要在種類繁多的工種與數(shù)量龐大的技術工人中,找到能代表中國水平與中國制造實力的工匠,并非易事。
更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在諸多單位推薦的工匠名單中,不乏一些大工程項目的指揮官、負責人,但制作團隊卻堅持一點,尋找真正的匠人——“一定要找到擁有頂尖技術的一線技術工人,他們可以不是官員也不是負責人,但無一例外都要有別人難以替代的技術水準!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制造中國大飛機團隊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2006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意味著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chǎn)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xiàn)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岳群至今記得,在節(jié)目中,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之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100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于人頭發(fā)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致編程的數(shù)控車床來完成的零部件,那時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tǒng)的銑鉆床。
僅用了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shù)打造完畢,一次性的通過檢驗,也再一次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8
“工匠精神”,這個帶著古早味的詞語,被寫入了政府的工作報告。
中國歷史上,工匠延綿不絕。技藝精湛的魯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往近了說,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里,也介紹了不少擁有頂尖技藝的.一線技術工人。最近的熱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那些從事珍貴古漆器、鑲嵌、織繡、木器、青銅、瓷器、書畫修復的技術人員,也都有手藝人的特質——耐心,緩慢,堅持,少量。
中國有悠久的手工業(yè)傳統(tǒng),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卻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稀缺和最呼喚的東西。
中國人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強烈過。中國游客去日本爆買,目光早已從電飯鍋馬桶蓋等流水線產(chǎn)品,轉向了手藝人一刀一錘一絲一線打造出的手工業(yè)品。有次的廚刀,南部鐵器的急須(茶壺),甚至一把剪刀,一個便當盒也要從日本帶回來。
為什么日本沒有丟失工匠精神?日本民藝學家柳宗悅說:“我認為工藝之美,最終還是秩序之美。如果沒有正常的社會環(huán)境,也就不會有工藝之美的存在。美的興衰與社會之興衰在歷史上是同步的,對工藝的救助就是對社會的救助……丑陋的工藝是丑陋社會的反映!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9
上學時,曾學過一篇課文叫《核舟記》。其中,明代工匠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令人贊嘆不已,文中描繪他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形態(tài)。精雕細琢的核舟,猶如被匠人施展了魔法一般,令人嘖嘖稱奇,久久不能忘懷。
每每驚嘆古代建筑雕梁畫柱的精妙,雕刻的各種花樣紋飾的牛腿、雀替、橫梁、花窗,都在透露著古代工匠對生活的認知,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古建筑外表華麗,在連接結構上更是巧奪天工,僅用木頭相互鉚碶甚至不用一顆鐵釘修建起整座宮殿。穿越歷史的長河,這些工藝被現(xiàn)代人視作人類的瑰寶,變得歷久彌新。透過這些保留下來的精品,我們可以體會到每一位勞動者所付出的艱辛。這其中可能有一次次的不滿意,可能有差之毫厘而從頭再來的失敗。但這就是工匠精神,在反復磨練中達到技藝的精湛,在踏實專注中對質量不懈追求。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人都在追求創(chuàng)新的標簽、搶奪投資的熱點。很多企業(yè)過度追求"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短期利益,從而忽略了產(chǎn)品的品質。工廠老板等不及工程師匠藝精神的開花結果,社會也等不得匠藝精神的精雕細琢。很多人更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是古板陳舊的代名詞。社會不斷前進的途中,盡管許多工作已經(jīng)可以通過機器、計算機完成,但依舊需要有人用他們的"工匠精神"為創(chuàng)新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服務。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chǎn)品精雕細琢的精神理念。其內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jié),嚴謹專注,精致專一。但是,縱觀當今世界,一年出版百篇著作的大有人在,半年打造某某名城的比比皆是,更有百日橋、十天房等。這些問題不禁讓人想起過去"跑步進入共產(chǎn)主義時代"的鬧劇。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還是說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
工匠精神是對科學精神的回歸,是對浮夸、浮躁風氣的當頭棒喝。馬克思告訴我們,"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在陡峭的山路上不畏勞苦、奮力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我國論文數(shù)量排名世界第一,但引用率卻只有千分之幾。曹雪芹一生就寫了一本《紅樓夢》,卻能傳誦千古。何解?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有浮夸的風氣,我國不是沒有工匠,說起工匠,我國的工匠也不在少數(shù)。
截至2015年底,據(jù)國家住建部發(fā)布2015年建筑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全國共有建筑業(yè)企業(yè)80911家。建筑業(yè)從業(yè)人數(shù)5003。4萬人。企業(yè)和個人如何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施工品質是關鍵。我想只有專注做好本職工作,不斷打磨專業(yè)技術,努力實現(xiàn)在技術上無懈可擊,在質量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樹立起良好的口碑,鑄就九冶品牌。
作為一名建筑業(yè)從業(yè)人員,我來到九冶這個大家庭已經(jīng)有兩年了。身邊,有太多甘于平凡崗位卻令人尊敬的勞動者。是他們,感動著我、改變著我,我想盡快的適應新工作并且大聲的告訴別人,我也可以干建筑,但是所有吶喊力量都必須從一點一滴、腳踏實地的在學習中汲取。
記得來到安裝分公司不久,領導交給我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整理一份工程資料。面對從前任資料員手中交接的資料,我真的不知道從何著手。
當我整理好這些資料交到總包方資料員手中時,她對我方資料提出了許多問題。要求從新做起,那一刻我有些慌了神,因為我之前并未做過工程資料,對于她提出的問題更是一頭霧水。
硬著頭皮接下的工作,我并不想退還給領導;氐絾挝唬曳隽速Y料員書籍,將所需內容一項項勾畫出來,將原先的檢查記錄轉填進去。實在不懂的,便詢問同事、領導如何填寫。當滿懷信心帶著厚厚一摞資料交給甲方資料員時,她還是不滿意我交的資料,提出了需要補充的內容。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這份資料遞交了五六次對方才同意收下,最終通過了監(jiān)理簽字。這個過程說很輕松,一定是假話。郁悶的.還是自己的不專業(yè)造成的一次次返工。漸漸地,我體會到資料工作尤其需要這份"工匠精神",也許因為它并不需要太多的技術而被忽略,但在施工的過程中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需要你付出極大的耐心、細心和專心,只有不斷實踐應用,仔細檢查每張表格填寫內容,按照監(jiān)理要求積極認真準備,才能提高通過率。在每一項工程做完后及時分類保存,對出現(xiàn)的錯誤總結分析,才能真正干好這份工作。
時光如同白駒過隙。經(jīng)常盤問自己,兩年了,我到底收獲了什么,我能為公司做什么?想學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又太少。我想只有立足于當下,即便是原地踏步,也要踏出更深的腳印。
平凡的工作崗位更加呼喚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專業(yè)水平的提高也必經(jīng)這樣一個過程。在這條道路上,我愿披荊斬棘,堅定地走好每一步。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0
上周日的時候,參加了一場馬拉松。在比賽前,跑友們一起聊天,沒參加這次比賽的跑友鼓勵我們:好好跑,刷出你的pB(pB:persnalBest,個人最好成績)!我微笑著回答:我按照自己的狀態(tài)去調整配速,不急,慢慢!最差刷出個pB,只不過這個B不是BEST而是BAD比賽前,一位跑友興奮地向我介紹他的跑步經(jīng)歷,說他此前半馬最佳229(跑友之間常用完賽時間術語,第一位數(shù)字是小時,后面兩位是分鐘,229表示兩個小時二十九分),這次狀態(tài)不錯,想跑一個200甚至200內,我內心想這個跨度有點大,但也只能給與鼓勵:加油!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不適就減速,安全完賽最重要。后,聽說他跑爆了(一般,配速沒調好,急于加速,很容易跑步節(jié)奏混亂),沒能達到預想的成績,而且把自己累得很慘。
古人云:欲速則不達。你越是希望很快完成某一事情,但往往不能達到目的,反而因快而慢,F(xiàn)在人講求急功近利,發(fā)財要快,做方案要快,設計要快,但結果往往相反。
我們不能否認,現(xiàn)在社會上有一種風氣,什么事都想快點完成,在最快的時間拿到結果。更有甚者,為了最快的時間拿到結果,達到目標,直接跳過某些程序。就如委外加工某一零部,正常步驟:制定初步方案-方案討論-方案確定-圖紙設計-圖紙校核-圖紙批準-圖紙發(fā)出。有些急于求成的人,往往會省略某些步驟,導致的結果就是拿到的結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需要不停地返工修改,最終時間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都遠遠超過預期。在碰到周圍環(huán)境都比較著急的時候,記得提醒自己,慢慢!良好的心態(tài)并不會真正減緩工作速度,反而可以規(guī)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超出預期。
慢慢,比較快,同樣適用于學術研究。一位學者,要是沒有潛心研究一門學問幾年,要說他取得了多少成就,是絕對不會讓人相信的。學術研究非常需要耐心、恒心,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學術研究需要平心靜氣,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個步驟,不要去走捷徑,拼成效時間,切勿急功近利,人云亦云,看到別人做什么做得比較好,就著急慌忙地盲目去跟隨,去學習,可結果幾乎很不樂觀,甚至很多剛開始就夭折了。學術研究需要積累和沉淀,需要深層挖掘,嚴謹細致地對待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要專注于過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亦是如此,總是急于求成的人沒有辦法真正融入生活。
小時候,家里養(yǎng)蠶,蠶成繭后,我總是喜歡去將蠶繭剪破,觀看蠶蛹如何變成蛾,在蠶蛹慢慢地、辛苦地向蛾的路上行走的時候,我用剪刀助它一臂之力,然而,就因為我這一推動,蛾撲騰了幾下就死了。長大后,學習了拔苗助長這個成語之后,我才知道我的那一剪刀只是幫了倒忙,蛾必須經(jīng)過在蠶蛹中的無數(shù)掙扎,它們才會變得強健,才能破蛹成蛾。任何事物都有其發(fā)展的過程,這過程或長或短,都是不可或缺的。忽視了這一過程,急于達到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在日常生活中,不乏上述教訓,比如早上起床晚了,發(fā)現(xiàn)快趕不上公交或者地鐵了,于是著急慌忙地往外沖,看到公交或者地鐵了,就往里沖,等站定后發(fā)現(xiàn)坐錯公交或者坐反方向了;領導分配了不少任務,dgda的一天了,于是心煩意亂中草草完成各種任務,完成后卻被批返工。人們所面臨的情況類似,總會想快點完成手頭的事情,可到頭卻常常狀態(tài)百出。
小樹生長慢于旁樹,它卻不急躁,只是不緊不慢地有節(jié)奏的生長,最后也同樣成為了參天大樹,我們不也一樣嗎?如果我們總認為別人比自己進步快,自己就因此浮躁不安,一心想快速趕上他人,很可能因焦慮的壓迫而事與愿違。
著名歌星梁靜茹有這么一首歌—《慢慢比較快》:“讓葡萄慢慢暈開釀成芳香再醒;慢慢卻比較快;得快去得也快;煙火痛快到頭卻空白;用忍耐撐下等待花開;”我們不妨試一試將生活節(jié)奏放緩,釋放內存空間,凡事不只求快捷方式。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如果你總是用百米沖刺的心態(tài)和速度去參與,那么不是力竭而亡就是半途而廢。那些能跑完全程并取得較好成績的人,往往都是跑得并不快但一直穩(wěn)步前進的人。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1
最近,互聯(lián)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一個熱詞——“工匠精神”,其實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總理鼓勵企業(yè)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chǎn),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現(xiàn)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而成為了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
“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中解釋: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chǎn)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chǎn)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chǎn)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jié)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zhí)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說白了,“工匠精神”其實就是一種一絲不茍的責任,一種愛崗敬業(yè)的態(tài)度,一種精益求精的執(zhí)著,“工匠精神”也是一種“傻子”精神,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堅韌。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生產(chǎn)大國,我們任何一個年代都必須具備“工匠精神”,這樣,我們很多的工業(yè)產(chǎn)品才不至于需要進口,才能讓“中國制造”滲透到人類生存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jié)。說出來大家也許不會相信,至今中國圓珠筆中的“圓珠”都需要進口。1895年圓珠筆就已經(jīng)被發(fā)明出來了,高鐵、大飛機我們都能造得出,圓珠筆芯竟然還不能生產(chǎn)!其實不難理解,我們國人干任何事都講究賺錢,誰會愿意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來做這么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其實,中國很多精密機床、精密儀器都依賴進口。近年來出現(xiàn)了“橋塌塌”、“樓歪歪”事件,恐怕也是因為國人的浮躁,這種浮躁表現(xiàn)在一味追求GDP增長,或只顧眼前利益,或偷工減料,或以次充好,卻忽略產(chǎn)品的質量。
其實,中國歷來不缺“工匠精神”,像趙州橋、京杭大運河、故宮這么聞名于世的建造物,也不缺“工匠”,像魯班、梁思成等。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工匠精神”。記得我小的時候,家里來了木匠、篾匠做生活、生產(chǎn)工具,那時手工做出來的木椅子里,沒有一顆釘,都是用的榫,且堅固耐用。篾制用品沒有一點毛刺,不用擔心手被篾刺戳破。匠師閑暇之余,為了逗我玩,還做出一些栩栩如生、巧奪天工的小物件給我,讓我驚訝他那雙粗糙的手居然能“變”出如此精美的'物品來。
“工匠精神”本來只是一個行業(yè)、一家企業(yè)、一種職業(yè)應該樹立的標桿、應該遵循的準則,可如今,一個國家全民呼吁“工匠精神”,可見,這種精神已經(jīng)匱乏到了何種程度!當今一些企業(yè)與個人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而忽略產(chǎn)品的品質靈魂。事實上,不僅企業(yè)發(fā)揚了“工匠精神”才能成為行業(yè)的領頭軍,全社會都需要“工匠精神”。愿我們人人都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讓這種熱愛勝過對金錢的喜愛,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做細做精,讓“工匠精神”撐起“中國制造”的脊梁。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2
現(xiàn)代社會,每每提到買汽車,買手機,買手表,中國人總會侃侃而談:手機要買老美的蘋果,汽車還是德國人制造的保險,手表要小日本的用期較長久……那么國貨呢?為什么國人口中大談特談的沒有一件國貨呢?
哦,因為我們國家的工匠都成為了商人。
從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等官員大力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精心制作,誠信品質,坦然而有力的'名言:“我有一船之力即抵洋人一船之力!蹦菚r即使中體西用的思想有種種弊端,但我國學習西方器具,制造本國工業(yè)品的誠意卻是令人感動的!在那些動蕩的時代,我國出現(xiàn)了如鄧稼先般無數(shù)愛國工匠,為國家工業(yè)捐軀。他們對零件,對一個小數(shù)點的執(zhí)著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工匠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及敬業(yè)精神。
反觀現(xiàn)代,化身為商人的工匠們不知廉恥的賺黑心錢,小到毫無技術便敢沿街擺攤修手機貼膜,大到為了賺錢將客人一點小問題的用品說得天花亂墜,干脆騙人家花大價錢修復……
僅僅是因為逐利之心造就了一批披著工匠外衣的商人么?當然不。
現(xiàn)代人對待工業(yè)品的態(tài)度也是造就這一情況的致命緣由。老人們常言以前人的東西壞了去修而現(xiàn)代人的東西壞了卻會扔掉。然而正是這看似平常的舉動使中國工業(yè)久久停滯不前。時代在進步,科技日新月異,于是人們習慣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尤其中國人更從自身便追求品牌,追求新興。人們對工匠勞動成果不再尊重,甚至淡去民族危機時的愛國之心去支持外國貨,于是工匠們也只好只掙一時利益,化身商人。
中國商人已太多太多,工匠卻如脫發(fā)般日漸稀少。我真心希望首先國家可以倡導人們支持國貨,扶持工匠;其次國人把目光放長遠,為我國工匠開辟一條道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匠們要認清身份,擔起責任與義務,真正造福人民,敬業(yè)務本!
別等N年以后,提起中國只空有一個文明古國的外號,實則一群黑心商家的無工匠國度!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3
王金山是2016高級數(shù)控春季班的學生,剛讀完14中級電子商務的他決定挑戰(zhàn)自己,選擇了數(shù)控車床加工這一專業(yè)。“國家正需要這種技能型人才,學好一門技術有益于自身發(fā)展,也有利于將來找到滿意的工作,解決就業(yè)問題!蓖踅鹕秸f道,目前他正在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下半學期將會進入實操階段。對于王金山而言,“刻苦鉆研、專心致志、人心合一”便是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談及日后的目標,他希望自己能將“工匠精神”貫穿于往后的學習與實踐中,成為一名崇德尚技的現(xiàn)代“工匠”。
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電火花線切割、汽車電氣維修、家電維修在梅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基地中,各專業(yè)工種的實訓室內熱鬧非凡。在數(shù)控銑床實訓室,37名高級班學生有的雙眼緊緊盯著計算機屏幕,有的在操作臺上忙碌著,操作起來頗為從容,一件件復雜的零件在他們手中誕生!皩嵅僬n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必要一環(huán),按這些學生的水平來說,把他們帶到工廠就可直接上手!笔屑紟煂W院數(shù)控專業(yè)的老師陳彩英說,與普通院校相比,職業(yè)院校學生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實用”。
“在人們的印象中,光鮮靚麗的工作是為大學生們準備的,職校畢業(yè)生就是上流水線、干服務活的工人,其實不然!笔屑紟煂W院院長黃柳梅表示,“工匠精神”的崛起讓“部分中職生月薪超本科生”已成為平常事。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是全國重點技工學校,為您提供:軌道交通運輸專業(yè)(機車車輛)(鐵道運營類)(軌道保障類),汽車維修專業(yè),汽車美容專業(yè),計算機應用專業(yè),學前教育專業(yè),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yè),數(shù)控專業(yè),機電一體化專業(yè),裝載機、挖掘機專業(yè)。
回首當年自己從學校的“優(yōu)秀學生”向社會“合格技工”的蛻變史,陳瀟菁坦言這一路并不容易。畢業(yè)后的他雖然順利找到了專業(yè)對口的技術工作,但起初因擔心自己無法按工廠的要求做出符合質量標準的產(chǎn)品,常常會自亂陣腳!皯{著在校時打下的扎實理論知識和收獲的實操經(jīng)驗,我很快就適應了這份工作并上手,后來還被工廠評為‘生產(chǎn)標兵’!标悶t菁自豪地說道。
陳瀟菁只是我市一大批“優(yōu)秀技工”中的一員。作為我市技能人才培訓的'主陣地,市技師學院又是如何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呢?院長黃柳梅介紹,學校不僅設計出了一套中職生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行動架構,還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學生的就業(yè)成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歷年來的就業(yè)率保持在99%以上,在歷屆市級技能競賽中各專業(yè)基本囊括前三名!秉S柳梅說,多年來,學校把組織、參加技能競賽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和“工匠精神”的分享舞臺,不僅將校內技能競賽活動常規(guī)化,還將競賽工作所取得的先進理念、訓練方法等轉化到教學工作中。為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學校今年還以《工匠精神讀本》《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匯》等教材和教輔讀物為載體,將《工匠精神》課程納入到德育課程中,強化“技能+品德”教育。
2005年畢業(yè)于市技師學院的陳瀟菁今年29歲,還未到而立之年的他就已在深圳一家汽車電子公司擔任市場銷售總監(jiān)、公司副總經(jīng)理。在市技師學院就讀時,陳瀟菁選擇了數(shù)控專業(yè),“勤奮好學”是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一貫印象。除了課堂上認真聽取老師指導,課后他還加倍努力鉆研所學專業(y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實操能力。在三年的學習生
涯中,他不僅榮獲了學校獎學金和“三好學生”稱號,還成為學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代表,載譽而歸。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4
早上的第一二節(jié)課,我一如既往地走神了片刻。交稿子的期限快要到了,于是我不禁想起了我?guī)滋烨皩懙哪瞧獙⒁瓿傻奈恼拢}目叫做《中國之青年勿失匠人之精神》。這篇文章從頭到尾幾乎在闡述我們工匠精神對我們青年人的意義,談到了我們中國的青年切勿浮躁躁動忽略了我們祖宗一輩流傳下來的匠人精神一類的看法。但今天早上無意中的一些想法,讓我忽然決心重新去提出我對工匠精神的另外一種看法。
當然,我的第一篇文章所表達的也是我們當今社會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們處在的社會、我們處在的時代,大家都很難去否認這不是一個物質橫流、躁動不安的社會和時代。浮躁和焦慮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熱點的詞匯,所以說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那種沉穩(wěn)務實的作風無疑會成為我們這個社會和這個時代的有所缺失又急需弘揚的一種東西。
但假如說我們的社會只是單方向地去宣揚工匠精神,在我們這個發(fā)展迅速、變化迅速而且講求效率的社會里面,我們的這種勤懇、務實和執(zhí)著的精神能不能很好地被我們的老百姓所吸收和受到啟發(fā)呢?所以我就聯(lián)想到了最近同樣熱議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什么在宣揚全民創(chuàng)新的同時,又在宣揚與之有所差別的工匠精神呢?兩者之間又會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
就對于我自己而言,開始談到工匠精神的時候,很容易會聯(lián)想到一些高級的技術人員還有一些科研人員之類的;蛟S也會有不少的人跟我一開始的想法一樣,認為只有要深入于學術研究還有一些專業(yè)人員可能才會跟我們現(xiàn)在所宣揚的工匠精神才掛上鉤來。但其實也不然,工匠精神所弘揚的其實是一種務實穩(wěn)重、腳踏實地還有把一樣東西做精做細甚至是做到極致的一種敬業(yè)愛業(yè)的人生態(tài)度。所以說在學術和技術的領域需要這種精神,而在其他的行業(yè)也是如此。
在這里我想舉一個推銷員的例子,如果一個人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推銷員,那他不僅僅是需要要涉獵的知識面非常廣,而且他更多的是需要把客戶的心理需求和不同人的性格特點研究得非常透徹,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加輕松自如的面對更多不同的情況。所以有人說每一個管理大師或推銷的大師都是一個在研究人方面的專家。而他們在研究怎樣跟別人交談、研究要怎樣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的過程中他們已經(jīng)在實踐這種工匠精神了,可見工匠精神是滲透入各行各業(yè)的,從事各行各業(yè)的人如果想在自己的領域上有所成就,也絕離不開這種工匠精神。把自己所在的某一個領域做精了做細了,能做到讓別人不可輕易地取代了,這才能在自己的行業(yè)和領域中有所立足,甚至才能處于一種不敗之地。
其實工匠精神中的這種務實沉穩(wěn)的作風在很早以前就根植在我們數(shù)千年的華夏文明里面了,我們古時候的年輕人、小孩都會在還沒出來工作之前就被帶到去一些師傅或者工匠的身邊當起學徒了,跟著師傅或者老匠人去學習一門求生的技藝,然而務實和刻苦練習就是學習這門技藝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因為有這種根植在我們老百姓心中的勤勉認真的刻苦練習和研究的精神,才造就了我們中華璀璨并且多姿多彩的文化。所以在我們中華的幾千年歷史里面從來都不缺大師級的工匠還有戲子等等,正是我們這種一直流傳下來的這種人生態(tài)度、事業(yè)態(tài)度才造就了我們世世代代的絕學大師、文化巨匠。
工匠精神固然是推動我們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的信仰,但是我們再換個角度來想想?這個繁榮不息的世界離不開我們工匠精神在背后孜孜不倦的建設和堅守,但是真正推動這個世界發(fā)展和進步的卻是創(chuàng)新精神。是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的精神,推動著我們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發(fā)展。沒有人對創(chuàng)造的熱愛,就沒有人對知識跟真理的.熱愛。所以說工匠的精神離開了創(chuàng)造的精神、創(chuàng)新的精神,它必然是像封建王朝般的保守而且缺乏朝氣的,它必然只是像一臺經(jīng)過簡單編程的機器一樣枯燥和乏味。所以說工匠的精神不應該離開創(chuàng)新的精神。而工匠的精神就像一具壯碩的軀干,而創(chuàng)新的精神就像一副生機靈魂,兩者的配合才能使一個人的真正潛力給真正的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工匠精神不應該離開創(chuàng)新的精神。
既然說工匠精神離不開創(chuàng)新精神,但是在這個鼓勵全民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新時代,假如所謂的“創(chuàng)新”離開了工匠精神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氣?如果心里面天馬行空,但是又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的話,在這種風氣的社會下,彌漫著的應該是一種充滿著浮躁以及焦慮的社會氣氛吧。當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斥著機會的同時又充斥著各種名利和物資的誘惑的環(huán)境里面,那種希望通過付出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多的成就的價值觀就容易不知不覺地左右著人們的價值體系。我們容易會被這種浮躁不安的風氣所影響,喜歡脫離現(xiàn)實去追尋一些自己也不確定的目標。我們很容易會拋棄腳踏實地的人生準則,我們很容易就遠離了那種對工作對事業(yè)專注、執(zhí)著、堅持和投入的人生態(tài)度。
其實無論什么在條件下,我們都深深地知道:幾乎每一次變革性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其實都是對基礎層面的突破,都離不開匠人精神。無論是愛迪發(fā)明電燈,還是喬布斯創(chuàng)造蘋果,都是匠人一樣的對工藝、技術與科技的陶醉、癡迷與精益求精。無論是日本科技的騰飛還是美國技術的領先,都是匠人一樣對基礎和基本層面經(jīng)年累月的關注執(zhí)著,拓下了豐腴的沃土開出的絢爛之花。沒有匠人精神,買來的東西一樣還是人家的;沒有匠人精神,現(xiàn)有的技術研究保不準會落在誰的手里;沒有匠人精神,新科技新技術也終究不會是我們的。
于是一個之前自己提出來的疑問就開始重現(xiàn)了,我們?yōu)楹卧谛麚P創(chuàng)新的同時又開始宣揚起了工匠精神了呢?或許正是因為創(chuàng)新和工匠精神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吧;或許正因為我們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我們國家和社會的建設,都離不開這兩者的緊密結合而相互的作用吧;或許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正需要這兩種精神的共同弘揚吧。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就如同一個巨人,正需要靈魂和軀干這兩者共同的發(fā)展才能把腳跟站穩(wěn),才能真正地去實現(xiàn)富強與民主,在世界的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5
人生工匠精神,是對“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經(jīng)營”最好的闡釋?胺Q工匠的人,靠的是對技術的傳承和鉆研,對工作的專注與堅定,這也印證了“認真才能把事做對,用心才能把事做好”的道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工匠大師輩出的國度,木工之祖公輸班,善筑攻城的墨子,建筑之集大成者宇文愷……這些人不僅是一代大國工匠,更是一個民族敬業(yè)精神的最好的體現(xiàn)。沒有工匠精神,缺少一代代工匠不斷的傳承,一個民族再燦爛輝煌的文化也會黯然失色。那么,出生在共和國新生代的我們,有沒有傳承發(fā)揚好先輩們的工匠精神呢?
世界進入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工匠精神的傳承,在新時代,面臨嚴峻的考驗:山寨手機大行其道,假冒偽劣產(chǎn)品充斥著市場。生產(chǎn)者不用心,管理者不關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質疑中國制造。與此同時,我們的工匠精神,也踏入了一個無人傳承的深水區(qū)……
在汶川小學因施工時偷工減料在地震中轟然倒塌,師生被埋在不見天日的廢墟里時,我們的施工方的良心會不會感到一絲內疚?當使用更廉價的材料,傳統(tǒng)行業(yè)精密的生產(chǎn)被機器替代,經(jīng)驗豐富的老匠人們被迫下崗,在驚嘆飛速增長的經(jīng)濟豐盈自己的錢包的同時,我們內心會不會感到一絲震動?再也看不到工匠們以身相傳的技藝,再也聽不到“一顆螺絲打磨千萬遍”的故事時,是否這樣就能成就我們的工業(yè)大國呢?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鄙诠埠蛧聲r代的我們,猶如站在了一條分水嶺前,一頭指向“利益”,一頭指向“匠心”。而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通往“匠心”的路上,我們并不孤獨。
當我在電視機里看到,中國首次自主研發(fā)的大飛機升騰越空,在那無數(shù)航天人的歡呼聲中正遨游天際的巨大翅膀之下的一定是無數(shù)中國匠人的努力和汗水;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期待著,終于盼到“長征七號”火箭龍騰高空那一刻,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為中國工業(yè)今天的成就,而落下淚水呢?是啊,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光照大地,融冰化雪;攜來一股春風,吹化了我們心中的霜凍。工匠精神其實一直都默默的存在著,它藏在每一個有良心的匠人的心里,正如同幼蟬沉睡地底十七年迎來它放聲歌唱的夏天,一枝梅經(jīng)風饕雪虐昂然挺立,盛開綻放。
面對功成名就,匠人們的心卻是平靜的。君子不聞窗外事,十年磨一劍,亦如火箭發(fā)動機焊接師高風林36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汗薦軒轅,成為焊接火箭“心臟”的第一人。勤如“頭懸梁錐刺股”,亦如鉗工“顧兩絲”近乎苛刻無比的訓練,令人類手工安裝精度超越機器,自己的指紋卻幾乎被磨平。正是因為他們秉持著一顆平靜之心,不聞外事專心致志,才練就出自己的一手絕活兒。假如他們的心靜不下來,耐不住世間浮躁與誘惑,深陷追逐名利的泥潭里,又怎么會在技術領域攻破重重困難,最終成為自己所在行業(yè)的大師呢?唯獨靜下心來,慘淡經(jīng)營,認真的鉆研,學問才能進步,技術才會嫻熟。“梅花香自苦寒來”,不忍受寂寞,大師何處來?
因為敬業(yè),工匠常埋頭苦干,被笑“癡兒”;因為工作,工匠很少有陪伴家人的`時間。是啊,工匠身上承載著多么重的擔子,而我們社會又能不能給他們一點寬容?一個笑容能慰藉寂寞的內心,一個擁抱能溫暖冰冷的雙手,在追求真理追求技藝的道路上,盡管我們不是匠人,也應該出一份力。一把錘子一撮釘,一根木撅抓手上,滿面的灰塵,汗跡淋淋的衣服,他們工作在制造業(yè)的第一線,走在工業(yè)車輪的最前沿,我的身邊也有許多匠人,他們淳樸善良,是新一代工匠精神的接班人。
只有熱愛才會堅持,只有包容才會成長,中國的工業(yè)也同這些匠人一樣,走在崎嶇曲折的路上,不斷成長。只有多一些善意,才能播灑下敬業(yè)的種子;只有一心專注,才能成就大國工匠。大國工匠鑄就工匠大國,讓我們敞開一顆包容的心,去接納、理解,因為工匠精神的種子一直存在我們心中,只待我們去挖掘、澆灌。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6
每個中國人面對世界,最引以為傲的是“中國制造”四個字。確實,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chuàng)造,又是每個國人心中的痛。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缺的不僅僅是尖端技術和超前創(chuàng)意,更多的是一種兢兢業(yè)業(yè)的傳統(tǒng),一種腳踏實地的作風,一種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到了最后階段,并產(chǎn)生了最終三名候選人。更多人關注的是偉大的科學家和著名的攝影師,但是我將會把手中的選票留給那位從未踏足大學之路的焊接大師王師傅,因為他代表的是我們當前缺失的大國工匠精神,是我們苦苦追尋的將“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chuàng)造”的金鑰匙。
當前我們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國家實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會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亂象,幾乎我們都能每天在電視上、網(wǎng)絡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風、的新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業(yè)愛崗、專研技術,只想著買一夜暴富;部分實業(yè)公司不專注于產(chǎn)品升級和服務提高,卻放棄主業(yè)去搞房地產(chǎn)開發(fā);甚至很多校園莘莘學子不好好學習而炒股。雖然這些是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過程當中必然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但是也反映出這個社會浮夸與鼓噪之風過重,亟需王師傅為代表的大國工匠精神來改變這種現(xiàn)狀。
我國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如何將“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chuàng)造”也包含在我們提倡的中國夢內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領域,我們仍然缺乏響當當?shù)摹爸袊。要實現(xiàn)“中國創(chuàng)造”這個偉大夢想,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首先,應大力提倡愛崗敬業(yè)、勤勤懇懇、盡職盡責的大國工匠精神,讓這種精神成為時代的風向標。其次,國家注重、鼓勵技術的創(chuàng)新、實業(yè)的`發(fā)展,讓“中國制造”升級為“優(yōu)質制造”。再次,重視職業(yè)技術學校教育,培養(yǎng)大批像王師傅這樣的大師級技能人才,做到廣積薄發(fā),實現(xiàn)量到質的變化。
我們高中生在面對高考這個人生第一道門檻時,也是踏出實現(xiàn)我們青春夢想的第一步。我們有人在努力成為科學工作者、著名攝影家或是藝術家,但更多的人最終將會成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個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yè)技能的完美和極致,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每個行業(yè)中的狀元,成為一名偉大的大國工匠,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7
啥叫“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方面,指的是工匠們對自己的產(chǎn)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們對細節(jié)有很高的要求,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努力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绷硪环矫,指的是整個社會對能工巧匠由衷的敬意,給予較高的社會地位。
中國歷史上不缺乏能工巧匠,但卻不具備工匠精神。
不僅如此,中國人對于工匠一直是心存偏見的,甚至有些看不起。
追根溯源,這根子可以一直挖到孔老夫子那里。
孔子其實也干過不少實際的活兒,也干得很不錯。對這,他倒也不諱言,他自己夸口道,當年,“叫我管倉庫,我就把倉庫里的賬目計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也把牛羊管理得很肥很強!
饒是如此,孔子內心深處是蔑視匠人這種職業(yè)的,他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君子不器”——老子是靠體悟人際關系這種東西來吃飯的,不需要干實際的職業(yè)!
奇技淫巧,君子不為!
這種傳統(tǒng)越往后就變得越厲害。查遍24史,當官的搞空頭大理論的`很多,但是從事手工業(yè)、當工匠的,載入史冊的少而又少!
蓋阿房宮的工匠,默默無聞;燒阿房宮的項羽,則口口相傳。
修岳陽樓的技師,無人知曉;寫岳陽樓記的范仲淹,則文名千古。
大家都知道朱棣,知道康熙乾隆,知道北海、中海、南海、毛住過的菊香書屋、周恩來生活過的西花廳,但有幾個知道“樣式雷”這個在中國建筑史上綻放過耀眼光芒的家族?要知道,中國1/5世界遺產(chǎn)的建筑設計都出自這個姓雷的家族。
萬般皆下品,未有當官高。須知,在國人眼里,讀書也是為了當官,當不了官,讀書干屁!
一代代如此,似乎也沒什么不妥。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篇18
今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現(xiàn)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耳目一新。讀了本報7月16日刊登的陳小城先生的《重塑"工匠精神》",覺得深受啟發(fā),亦想一吐為快。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chǎn)品精雕細琢的精神理念。其內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jié),嚴謹專注,精致專一。但是,縱觀當今世界,一年出版百篇著作的大有人在,半年打造某某名城的比比皆是,更有百日橋、十天房等。這些問題不禁讓人想起過去"跑步進入共產(chǎn)主義時代"的鬧劇。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還是說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
工匠精神是對科學精神的回歸,是對浮夸、浮躁風氣的當頭棒喝。馬克思告訴我們,"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在陡峭的山路上不畏勞苦、奮力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我國論文數(shù)量排名世界第一,但引用率卻只有千分之幾。曹雪芹一生就寫了一本《紅樓夢》,卻能傳誦千古。何解?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有浮夸的風氣,我國不是沒有工匠,說起工匠,我國的工匠也不在少數(shù)。
世人皆知趙州橋,它由隋朝匠師李春設計建造,是當今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洪水沖擊,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以及八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我國古代出色的建筑家、土木工匠們的祖師魯班。當今土木匠們用的手工工具,都是他發(fā)明的。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
這些都是我國歷史上的工匠,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今天,我們更應以工匠前輩們?yōu)榘駱,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使其成為中國制造的內在支撐。
再者,我們放眼世界,來看看德國的制造業(yè)。在歐債危機的大背景下,歐洲各國經(jīng)濟哀鴻遍野,唯有德國一家風景獨好,成為歐元區(qū)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針".為何"德國模式"能夠勝出?究其根本,除了德國完善的社會市場經(jīng)濟體制和嚴格的金融監(jiān)管外,牛氣十足的制造業(yè)是其抵御歐債危機的銅墻鐵壁。無論是帳篷、鐘表、橋梁,還是汽車、火車、輪船,"德國制造"處處蘊含工匠的精益求精之處,讓產(chǎn)品大致具備了五個基本特征:耐用、務實、可靠、安全、精密。
由此可見,"德國制造"的光環(huán)并非與生俱來,"德國制造"之所以強大,與德國政府的"工匠戰(zhàn)略"密不可分。正是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促進了中小企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保障了德國的大量就業(yè),使德國形成了龐大的社會中產(chǎn)階層,有效縮小了貧富差距,為德國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我們甚至可以毫不吝惜地說,"德國工匠"們的努力幫助國家很好地抵御了歐債危機。
回歸當下,工匠精神對現(xiàn)實社會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工匠精神,能喚醒民眾,注重從小事做起,踏石有印、抓鐵有痕,形成講實效、務實不浮夸的社會氛圍。即使在平凡的崗位,只要有工匠精神的存在,也一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在當今這樣一個追求速度與效率的時代,這種完全不惜時間與精力,也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做專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實為難得,應予弘揚。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相關文章:
弘揚工匠精神作文02-25
弘揚工匠精神心得05-18
弘揚工匠精神的作文07-01
弘揚法治精神征文08-06
弘揚勞動精神征文05-17
工匠精神主題征文08-18
弘揚長征精神征文08-16
弘揚雷鋒精神征文08-17
弘揚雷鋒精神的征文08-26